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更新時間: 2021-12-30
開展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是支撐我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的基礎性研究工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邵朱強參與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王金南院士領銜,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煤炭等行業專家共同參與的我國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在《環境科學研究》期刊發表文章”基于重點行業/領域的我國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研究由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文章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以滿足社會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需求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雙重目標為約束開展自上而下的宏觀路徑研究;以合計貢獻了我國碳排放 (不含港澳臺地區數據) 90%以上的電力、鋼鐵、水泥、鋁冶煉、石化化工、煤化工共6個重點行業以及建筑、交通2個重點領域為對象,開展自下而上的重點行業/領域碳達峰路徑研究;通過上下路徑反復迭代、行業間耦合優化,打通宏觀路徑與微觀措施的聯動和雙向反饋,最終形成基于重點行業/領域的我國碳達峰路徑。結果表明:為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需抓緊部署、大力推進包括清潔能源降碳、能效提升降碳、資源循環降碳、管理調控降碳等4類關鍵舉措,方可實現我國碳排放量在 2030年前達峰的目標,峰值較 2020年增加 5.0×108~7.0×108 t左右,達峰后將保持 3~4年的峰值平臺期。受需求與技術驅動,不同領域碳排放總量將梯次實現達峰,其中工業領域(含鋼鐵、水泥、鋁冶煉、石化化工、煤化工共 5個重點行業)預計將在“十四五”期間整體達峰,達峰后碳排放穩定下降;電力行業和交通、建筑領域碳排放均在2030年左右實現達峰。 經測算,2021—2030年間,為推動碳達峰采取的 4類關鍵措施預計需投入 2.08×1013元;其中清潔能源降碳是最為有效的措施,同時也是成本最高的措施. 為保障關鍵舉措順利落地,建議全面加大政策創新,逐步形成系統完善的碳總量控制與交易市場機制、綠色低碳標準體系、行業準入及產業結構政策體系、價格財稅及投融資機制等. 本研究分行業及領域的碳達峰路徑研究成果及所識別的關鍵控碳減碳技術手段、措施和政策將為國家碳達峰路徑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全文詳見附件:基于重點行業領域的我國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pdf
網站編輯:陳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