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評價辦公室(依托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評價試點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學完成的“鎢冶金過程廢料高質利用與污染物綠色凈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此次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部主任張龍主持。評價專家委員會由同濟大學院士段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教授級高工賈明星、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管理中心教授級高工韋洪蓮、中南大學教授閔小波、贛州海創鎢業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萬林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高級工程師邵朱強六位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創新點如下:項目攻克了鎢冶金過程廢料高效綠色循環利用存在的“循環利用率低、污染控制困難、環保設備落后”三大瓶頸問題,開發了鎢冶金過程廢料高質利用關鍵技術,鎢、鉬回收率≥95%、Cr、V等雜質去除率≥99%、銅硫回用率≥99%、砷提取率≥92%、殘渣砷≤0.08%、外排廢水砷濃度≤0.2mg/L,實現鎢冶金過程廢料高質量、低成本、綠色循環利用;開發了廢料利用過程污染物綠色凈化關鍵技術,污泥減量70%以上,廢水氟≤6mg/L、氨氮≤15mg/L,氨氮資源化利用率≥99.9%,鈣-鐵-鋁等資源循環利用、降低污染控制試劑成本50%以上,改變了廢鎢資源處理過程污染環境現狀。開發了廢水綜合處理和尾氣回收利用成套裝備,使生產處理能力和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實現了污染防控的高效低耗自動化處理。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成果在章源鎢業等七家骨干企業形成了年產5500噸APT、年處理270萬立方廢水、3.4億立方廢氣生態化處理及利用產業線,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有效緩解了資源約束,減輕了環境污染,強化了戰略鎢資源可持續發展及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了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在資源環境安全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