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3年,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冶研院”)深入貫徹落實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堅決扛牢科技創新“主戰場、主力軍、引領者”的職責使命,按照中鋁集團、中國銅業科技創新決策部署,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聚焦新賽道、構建新模式、建立新機制、發展新技術,在中鋁集團科技創新體系中挑大梁、擔重任,推動科技創新向“強”聚力,向“新”突破,科研經營總體保持了穩中有進勢能足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63萬元。
一、2023年科技工作情況
(一)全力以赴抓創新能力
全年研發投入6810萬元,同比增長6.4%。獲批各級政府科技項目15項,在研科技項目62項,到賬科技專項經費4336萬元,同比增加25%;從戰略的角度布局專利,全年申請專利85件,授權發明專利30件,同比增加233%。完成各類標準制修訂19項,獲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6項;質檢站通過CMA資質認定復評審,擴項87項,能力范圍拓展至1277項,專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銅鉛鋅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試驗檢測類)”與國際知名科研單位開展技術交流,每年面向社會提供檢測數據上萬個。
(二)持之以恒抓平臺建設
做強專業研究院實施方案獲中國銅業、中鋁集團批準,獲授牌“中鋁集團昆明有色金屬研究院”;股權重組完成股權轉讓協議簽訂,形成中國銅業控股,云南銅業、馳宏鋅鍺參股的股權結構,進一步拓展科研項目和融資渠道;高標準建設“秘魯實驗室”、“蘭坪實驗室”、“深地實驗室”,解決中銅產業鏈關鍵技術難題;落實“631”項目機制,與中國銅業下屬企業簽訂項目52項,合同金額4600萬元,創歷史新高。全國重點實驗室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大前沿布局,強化綠色冶金和智能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申報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申請科研經費8000余萬元,中國銅業創新聯合體6個項目獲批立項。
(三)聚力攻堅抓科技研發
聚焦銅鉛鋅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難題,集聚創新資源,加大技術攻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高效銜接,科技創新呈現出多點突破、全面開花的良好局面。
重點項目推進有力。“秘魯復雜銅資源高效處理關鍵技術”,針對銅鉬資源高值化利用,提出了“分采分選”技術方案、銅鉬鎂梯級分離關鍵技術,形成全新國產藥劑體系與工藝協同。“蘭坪復雜氧硫混合鉛鋅礦選礦關鍵技術”,聚焦“混合浮選”工藝,150t/d混合浮選工業試驗獲得的精礦鋅品位、回收率等指標大幅提升;同步開展了“消泡浸出”工藝攻關,氧化鋅浸出率指標行業領先。
關鍵技術研發有為。資源開發利用領域,開發的銅鉬分離抑制劑成功應用在迪慶有色,全年生產鉬精礦突破700噸;金鼎鋅業三個選廠的磨機處理量創歷史新高;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凈化渣資源化利用工業化應用技術”在呼倫貝爾馳宏礦業開展工業試驗,每年將為企業增效約500萬元;新材料新產品領域,開展高純銀蒸發鍍膜制備材料研究,部分達到5N銀標準。
成果轉化有方。制定《科技成果(產業)孵化項目管理辦法》,建立“揭榜掛帥”制,推行重點科研項目“雙負責人制”,特色選礦藥劑、系列鋁基催化劑產品等5項產業化項目實現產值6865萬元。
(四)堅定不移抓人才支撐
推進“百名博士引培計劃”,運用靶向引才、“一事一議”等方式,全年新增博士8名,在讀博士15名;新入選省部級高層次人才4人,各類人才增至52人。選聘5名科技人才與企業技術骨干“雙向掛職”,推動科技人才互派掛職常態化。截至2023年底,科研人員179人,占比75%;博士25人(含自培)、碩士90人,副高以上職稱100人,研發團隊16個,實現人力資源存量優化、增量提升、質量提高。
(五)一以貫之抓科研條件
按照“一次設計、分步實施、系統推進”思路,加快推進昆明主城區小試研發基地建設,完成完成3817.0m2全國重點實驗室昆明主城區研發基地初設,形成與馬金鋪基地高效協同、深度融合、整體提升的創新發展格局。以“填平補齊、超前配置、升級改造”為原則,圍繞深地資源、綠色選礦藥劑開發、關鍵金屬提取、強化冶金、高純材料、計算模擬等重點領域,新購置1900萬元設備,科研裝備水平大幅提升。
(六)篤行實干抓改革創新
優化“科改”綜合改革方案(2023~2025年)并完成國務院國資委備案,“科改示范行動”在2023年度國務院國資委專項考核中獲評“良好”。推進全員競聘上崗,聘任各類別層級人員161人。在“下、減、出”切口上精準發力,管理人員退出2人,員工退出5人。健全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成立董事會審計與風險(合規)管理委員會,完成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成員變更;動態修訂公司“三重一大”決策事項管理制度、決策事項權責清單等,明確了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關系、權責邊界更加明晰。
(七)矢志不渝抓黨的建設
抓實主題教育,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第一議題”抓學習、“第一遵循”抓貫徹、“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聚焦黨建質量提優、戰斗堡壘提效、人才保障力提升、監督執紀提質、群團合力深化、向心力凝聚“六大工程”,強化“雙向融合”,完善“兩帶兩創”、黨員“雙提升”、“黨建+”活動品牌活動機制,“兩帶兩創”立項21個,創效5400萬元。
二、“十五五”有色金屬行業科技工作展望
“十五五”更加強調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圍繞“雙碳”目標及綠色低碳轉型、數字化轉型等,聚焦供給側和應用端共同發力,統籌推進產能優化布局、產業轉型升級和清潔能源應用。
(一)推廣綠色低碳技術
圍繞銅鉛鋅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深化“原生-再生”“加工-再生”“環保-再生”等協同發展,提高原生銅鉛鋅冶煉技術和裝備水平;采用先進工藝,有效回收利用有價金屬,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采用高效節能設備,能有效地降低能耗,提高生產效率。
(二)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
將更加注重智能礦山和智能工廠建設,建立具有工藝流程優化、動態排產、能耗管理、質量優化等功能的智能生產系統,構建全產業鏈智能制造體系。探索運用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技術加強對企業碳排放在線實時監測,追蹤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建立行業碳排放大數據中心。